hyxw
卡信互客 2023-04-01 233
本文目录一览:
模仿说是传播较广,文献较多的一种假说。有的学者称之为“维特效应”,或“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所谓“维特效应”是指维特自杀引起模仿自杀。维特是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因失恋而自杀。该书1774年出版后,青少年模仿自杀的很多。莱比锡当局曾经禁止此书出售。哥本哈根不准出版,米兰把书全部买下,并付之一炬。因此歌德后来写道:“我刚刚把现实转化为诗篇,感到心情舒畅和开朗的时候,我的朋友们虽然他们必须把诗篇又转化为现实,但在现实中有几个人模仿小说吞枪自杀。我这本书虽然也作过一些好事,也被当作危险的东西备受谴责。”(Eisenburg,L.;1986)郭沫若在30年代翻译这本著作时,加上这样一首诗:“少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类至圣之情,怎么让我们在此中有惨痛的飞迸?”。该书出版后恰巧200年,美国Phillips DP把模仿自杀现象名之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
冈田有希子症候群的来历是日本同名的女歌星自杀后发生模仿自杀现象。冈田是日本著名女歌星,1985年被评为日本最佳新歌手,成为千万歌迷膜拜的偶象。1986年4月8日,冈田跳楼自杀,死时方20岁。冈田死后,消息传开,两个月内有114名青年男女模仿自杀。头10天内仿效的就有20多人。据1986年统计,日本自杀青少年333名,比1985年同期高出44%(崔新佳:1987)。日本学者名之为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由于抽象认知与记忆的能力,模仿是人类学习各种社会行为的历程。这种模仿连灵长目动物也有部分能力。心理学试验表明,模仿是受到传染作用的。Kimbrell和Blake1958年曾作过一个“品尝偏爱”(taste preference)实验。受试者在吃了大量咸饼干后被送到一个大厅中等候,由一个安排好的样板在一部分受试者面前喝标明不能饮用的水;在另一部分人面前则不喝。样板的行为对那些中等程度口干的人最具影响力,当样板喝水后,有一半人跟着喝了。
1967年Bryan和Test又作了另一种实验。要一个女大学生站在破了的轮胎边,在无样板的情况下,是女生单独在汽车边,在有样板的情况下是一个男人停车帮女生换胎。结果前一情况2000辆车经过,有35辆停下来帮忙,而后者有58辆。统计有显著差异。
心理学家指出发生模仿作用的原因可能是:①提高观察者的注意程度;②提示行为的可行性;③指示观察者选择适当反应行为,在情况不明确时,更具有指导作用。
False document:是一种记叙文的形式,其呈现的是一个作为一些虚构文档(日记,信件,录音带等)的记载的故事。这被用来创造一种真实感,一种超越了读者/听众所应有的怀疑和不信的真实感,就像有时把一个确切的距离放在了文章与它的作者之间。这种技巧可以应用既可以用在整个故事中,也可以只应用在故事的一个独立部分中(比如一个故事中的小故事)。
叙事(diegesis)和模仿(mimesis)是叙事学的两个基本形式,前者的意思是陈述一个故事而不是表现一系列的事件,而后者正好相反。简单的说diegesis可以意味着存在一个具体化的叙述者,而mimesis是一个被一位全知且无实体的存在所讲述的故事。
模仿说名词解释如下:
“模仿说”一般指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
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从苏格拉底开始,文艺观念出现了人文主义转向,突出了社会人生这一文艺模仿的对象。
亚里斯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并对摹仿说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述。19世纪西方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一方面是对古希腊摹仿说观念的一种延续,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完善了再现说的文学观。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相信生活是最美的,所以他认为文艺只要是原原本本地复现了生活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再现说在西方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相对统治地位的思想传统。尽管在中国也有《周易》的“观物取象”的观念,并且这一观念在后来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但中国的文艺观还是更倾向于表现说。
以上就是本期长沙卡信小编分享的mimesis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各位老板们能有所帮助。
Demand feedback